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医院动态 > 正文

我院专家组完成赴尼泊尔调研指导工作 全力推动骨髓移植项目(BMT)落地

时间:2025-08-26

8月12-24日,我院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组一行7人,圆满完成了对尼泊尔B.P.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的学术交流与实地调研工作,标志着中国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对口支援尼泊尔B.P.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骨髓移植项目(BMT)正式进入实施阶段。根据项目规划,我院与援尼泊尔中国医疗队将在未来3年内协助尼方完成人员培训,并积极推进骨髓移植病房建设,全力推动项目落地。

专家组系统评估了尼方在骨髓移植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实际需求,全面考察了其人才结构、设备条件与管理体系。  

在人才方面,尽管当地医务人员学习热情高,但人力资源存在明显缺口。血液内科仅有7名医生和13名护士,整体力量薄弱,专业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此外,因本地薪资有限,许多护士在积累经验后选择赴海外就业,导致人员流失严重。培养一名合格的移植护士需1年以上时间,人才流失对团队建设带来持续挑战。

骨髓移植是一项多学科协作的系统工程,涉及病理、重症医学、放疗等多部门。专家组发现,尼方重症医学科和病理科设备虽旧但仍可支持日常诊疗。放疗科拥有瓦里安Clinac IX和Truebeam直线加速器,可开展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。输血科由国际红十字会援建,具备辐照血液制品能力。整体设备条件基本满足骨髓移植项目需求。  

管理体系方面,尽管已有基本框架,但执行仍存在不足。由于信息系统建设尚不完善,目前所有医疗文书仍采用纸质方式记录,导致病历信息不完整、诊疗过程记录准确性不足等问题,不仅影响了医疗质量的提升,也制约了临床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。同时,标准化操作流程执行不到位,不同人员操作存在差异制约了整体水平提升。  

针对这些问题,中尼双方多次座谈,尼方院领导明确表示,相比设备引进,更迫切的是派遣医务人员赴华培训。双方共同制定了以“培训对象精准化、内容模块化、方式多样化”为特点的人才培养计划。中方将邀请尼方专业人员来华学习,严格筛选培训对象,建立人才管理机制,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系统培训,协助尼方建立标准化流程、提升医疗质量,并建议尼方改善人员待遇,多措并举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。

在我驻尼大使馆的关心与支持下,陈松大使亲切接见BMT专家组,充分肯定国家及河北省卫生健康委、我院及援尼医疗队对项目的贡献。陈松大使指出,BMT项目不仅是中尼卫生合作的重点工程,更是共建“健康丝绸之路”的关键举措,真正实现了“授人以渔”的深度合作。

此次访问期间,双方于8月19日成功举办“健康丝路 髓缘启航”庆祝中尼建交70周年暨骨髓移植项目学术交流活动。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王欣参赞出席并致辞,多家中尼医疗机构代表参会。我院专家团队就造血干细胞移植最新进展、全身照射技术规范、休克早期识别、血液肿瘤病理诊断、肿瘤治疗相关骨髓抑制院外管理及放疗技术应用等作学术报告,内容覆盖移植全过程及相关支撑学科,展现了中方的丰富经验与技术优势,获尼方高度评价。  

专家组组长、我院血液内科赵桂敏主任医师表示,我院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,协助尼方打造一支“带不走”的骨髓移植队伍,为尼泊尔患者带来希望。B.P.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院长Shiwaji高度赞赏中方专家务实高效的工作,相信项目将助力尼泊尔实现骨髓移植能力“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”的跨越。

援外医疗工作,责任重大、意义深远,是国家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医院党委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,坚持把援外医疗作为头等大事之一统筹推进,通过顶层设计、精准部署,紧扣尼泊尔实际医疗需求,为BMT项目的擘画落地、稳步推进全程保驾护航,以扎实举措彰显中国援外医疗的责任与温度。该项目也于2024年7月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立项,并写入《中尼联合声明》和《中尼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》,成为两国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务实成果。此次交流为后续3年援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,标志着中尼在高精尖医疗技术合作领域迈出关键一步,必将为尼泊尔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。

/杨向丹